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日前由大连市地震局参与制定的《国家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研究报告)已经完成。
谈背景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无统一标准
黎益仕告诉记者,早期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尤其在农村地区,主要是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亭,指导农村居民合理建设房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的标准,由政府出资建设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房屋。而在城市,则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即选取标志性的小区,按照地震应急的各项要求展开建设,如科普知识宣传、规划应急疏散通道、建立应急资源储备点、组织疏散演练等。
为提高社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2008年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7个示范点,开展以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为内容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使得这项工作得到迅速的推广。而2010年,大连市地震局依靠社会力量,从规划设计入手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模式,更是引起全国地震系统的轰动,开创了抗震史上的先河。
然而,由于我国现有的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没有统一的建设和评价标准,各个省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各行其是进行地震安全社区的探索研究和建设,使得建设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为顺利推进全国地震安全社区工作的开展,2010年11月,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和大连市地震局共同承担的国家地震安全社区建设课题被正式列为国家科研项目,“目前研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过程中,在对报告内容进行完善后形成初稿,项目组还将广泛征求相关权威专家的意见,最终,提交《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建议稿),完成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成果报告。”黎益仕说,标准最快将于2014年正式实施。
谈标准地震安全社区应具备12个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社区属于地震安全社区?黎益仕说,根据标准,“地震安全社区”最起码应具备12个条件。
“可以说,地震安全社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非工程因素在减灾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到一个社区、一个家庭,作为家庭成员,不仅要知道地震灾害是怎么回事,还要了解遇到灾害如何进行躲避、疏散等等。”黎益仕说,在现代社会,除了房屋倒塌外,一些人是因为不掌握正确躲避知识而遭到伤害,“如地震来临时,站在窗户边、吊灯下和家具旁都是不安全的,特别是家里常用的家具要合理摆放,最好能固定在墙上,否则将会在地震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其经验成全国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基础
对于大连建设的三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黎益仕赞不绝口:“这三个社区与以前所提到的安全社区有着本质的差别,它们是从规划设计阶段入手,将地震安全社区的理念贯彻于工程施工和后期社区管理的全过程,从抗震设防标准、避震疏散场所建设、应急指挥系统等若干方面全方位提高社区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为今后城市的规划建设,尤其是地震安全全方面提供示范和样板。”
黎益仕说,大连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在我国抗震史上尚属首次,为此,在标准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依托大连市“地震安全城市”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及“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这一已经开展的具体工作,并结合其他省市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给出构建地震安全社区的基本标准,从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后期社区管理等方面,给出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实施技术规范。
大连经验和模式,不仅成为全国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的基础,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黎益仕透露,湖北省十堰市相关领导到大连取经后,将大连经验带回去,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今年10月份该市已经开始启动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工作,而建设模式完完全全借鉴大连模式。”
谈国外:智利全浇注建筑物鹤立鸡群
目前国际上抗震设防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设防标准都比较高。黎益仕说,在日本,每次大地震后,都会促进地震规范的修订,促进在设防理念上的提升;而智利在这方面做得更为突出,智利所有的建筑物从地基一直到楼顶,只留下门洞和窗户,包括楼梯、墙体在内都是一次性往上浇筑而成,建筑成本每平米大约为400美金,成本也不是很高。
黎益仕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建筑物从原先的砖混结构,到上世纪90年代引进框架结构,到现在的框架加剪力墙结构,正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我们中国也在不断认识过程中,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建筑物也会做成全浇筑结构。”黎益仕对此充满了信心。
地震安全社区应具备12个条件
有健全的创建工作计划、制度、机构,创建工作档案管理规范;
有工作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条件保障;
社区建筑物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对可能因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危险源定期排查并进行风险评估;
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队伍,经常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具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完备,并及时修订;
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
具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或疏散场地,储备一定数量的地震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
建立社区与公安、医疗机构的应急救助联动机制;
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开展培训;
积极开展震情、灾情的搜集、上报等工作。
专家点评
黎益仕(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
最近几年,大连市防震减灾工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震灾预防方面,推动社会力量来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做得非常有想法,效果突出,得到全国地震系统认可,今年已经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大连经验。
吴荣辉(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俗语说,三流企业出产品、二流企业出专利,一流企业出标准,什么样企业和部门才能做标准?肯定是这个行业的领头人。大连市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强强联合,进行国家地震安全社区标准的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
最近几年,大连市地震局的防震减灾工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地震安全城市和地震安全社区的提出,更是开创了中国抗震史的先河。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在目前地震预报尚未过关的情况下,从震前预防到震时、震后救灾等一套体系的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
大连地震安全社区建设,从规划设计入手,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提高房子抗震性能,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做法上,都将在抗震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对今后新建小区打造地震安全社区起到示范作用。【科技监测处、震害防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