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度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反馈意见,市地震局制定4项问题整改重点承诺事项及7项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并向社会公开。截至目前,4项问题整改重点承诺事项均已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一)整改目标:防震减灾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市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整改进展情况:
一是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由市地震局主办,联合十余个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在泉城广场开展“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济南市防震减灾大型宣传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巩宪群、市政协副主席金德岭出席活动。通过展板展示、装备展示和现场演示等方式,让市民群众全面了解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强化防灾减灾意识。
二是将社区作为重点宣传阵地。启动防震减灾工作进社区三年行动,2018年首批在100个社区中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和地震应急避险活动,并对各区县的100位社区宣传员进行授课培训,截至10月,有100个社区的约100万居民受益。联合“爱济南”,参加“友善济南 和谐社区”济南市首届社区文化节共计12场,送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
三是广泛拓宽宣传途径。截至11月,在《济南日报》刊登文章13篇,《新晨报》刊登科普专栏文章40余篇。爱济南客户端防震减灾专栏阅读量达67万人次。局门户网站信息1000余条。“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在济南电视台播放公益宣传短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公交”,在全市近200条公交黄金线路、3200辆公交车辆、4000余台数字移动电视接收设备循环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动漫视频,每天受众超过270万人次。市地震局官方微信号“济震微讯”年度(截至10月底)累计推送文章700余篇,部分原创文章多次被省级以上新媒体转发,受众面大幅增加。
四是开展防震减灾竞赛等活动。与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市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手抄报大赛,全市共报送1192件参赛作品,选出一等奖作品20件、二等奖作品30件、三等奖作品60件、优秀组织奖5个;举办全市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初、高中组共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举办全市防震减灾科普宣讲竞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举办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推荐“救灾应急队员之歌”、“地震报警器”等3件作品参加首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赛。微信号“济震微讯”每周一开展“答题送礼”,年度(至10月底)累计发送礼品29份;5月份开展“泉城寻宝”活动,累计发送礼品83份。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有奖调查活动,11月6日在《济南日报》半版刊登《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情况调查问卷》,截至目前已收到问卷答卷36份。各类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参与防震减灾的积极性,提升了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整改目标:市民预约、参观市地震科普馆更便捷
整改进展情况:2018年,市地震科普馆继续以预约的方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三至周日上午9:30~11:30,下午14:00~16:00,市民可扫描关注“济震微讯”或拨打电话0531-66951982进行预约。年度(截至10月底)累计接待参观人员6000余人次。为完善预约登记、讲解服务等工作,市地震科普馆现执行工作人员轮休值班制与AB角岗位责任制,保证工作时间均有人员接听预约电话。定期对讲解员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讲解员讲解能力。
(三)整改目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识规范,疏散通道畅通
整改进展情况:一是联合市文明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通知》,就避难场所规范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要求。二是积极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避难场所5处测评点的整改规范任务,制定《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避难场所测评实施方案》,定期开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相关督导,目前5处测评点已经圆满通过测评。三是规范完善13处避难场所,设计制作了500余块避难场所标识标牌,达到了应急避难场所标识规范、疏散通道畅通的标准,满足附近居民疏散避险的要求。
(四)整改目标: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推进地震预警体系建设
整改进展情况:一是完成“中国地震科学台站探测”项目济南辖区内全部5处宽频带地震台阵设备安装,并定期开展了设备巡检和数据回收。目前,设备运行良好,已产出120G宽频带地震仪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可服务于地震监测预报事业,为深入了解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和地震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二是按照国家、省统一规划,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济南地区2处基准站、10处基本站、60处一般站及24所地震预警示范学校的选址和再确认。目前,项目进入基准站改造施工阶段。项目实施完成后,济南市将建立紧急地震预警发布中心,实现地震预警信息实时发布及地震烈度快速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