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动态资讯 > 工作动态


唐山大地震43周年之际居安思危全面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访市地震监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欣
发布日期:2019-07-3013: 59 浏览次数: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面对多震灾的国情,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3周年。43年前的今天,一场天灾使得24万余人在23秒内失去生命,造成16万余人伤残,百年唐山毁于一旦。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泉城地震工作者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记唐山大地震之痛,创新举措做好各项工作。
  近日,就机构改革期间工作如何衔接、怎样使地震预警更进一步、如何做好地震科普宣传等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市地震监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欣。
  记者:济南市是首个国家防震减灾示范省会城市,中国地震局在认定文件中指出,济南市注重把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融合,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助、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防震减灾能力,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意义。今年初济南市进行了机构改革,请介绍一下你们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
  王欣:2015年底,我市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并在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连续11年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防震减灾工作实力稳居全国前列。根据机构改革工作部署,济南市地震局与原莱芜市地震局等单位整合为市地震监测中心。在区划调整、机构改革期间,市地震监测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一流的标准投入到工作中,保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争当排头兵。
  一是济莱监测业务全面融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原莱芜地震台站网络专线割接,原莱芜监测数据全部上传至市地震台网中心,监测业务实现了全面融合。并将周边6个测震台站新纳入监测台网,我市台网所含台站增至36个。完成地震预警基准站改造,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平台。
  二是小震也有回应。今年上半年开展震情速报30余次,向市委、市政府发送震情信息50余份。辖区内发生5次小震活动均迅速上报地震信息,并通过官方微信及媒体及时发声,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定。
  三是科普宣传拓展覆盖面。牵头组织十余个部门单位,首次在莱芜区举办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微信公众号、“爱济南”专栏每个工作日推送1篇原创科普文章,总点击量逾40万次。每月到社区、学校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讲不少于2次。
  四是服务城市发展。协调服务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活断层探测项目,推动我市新增中心城区672平方公里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地震小区划成果应用于济南新东站等片区的控制性详规审查。3月份,原市地震局5项行政审批事项第一批划转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1-3月完成审批建设项目77件。指导区县创建省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县1个,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4个(已通过验收),申报省科普宣教基地4个,组织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自查复核109个。
  五是应急救援工作不放松。每月开展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系统应急联动演练。联合在山大辅仁学校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演练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应急演练。督导区县开展地震应急工作自查自纠。勘察确认济南市奥体中心场馆情况和避难场所标识标牌安放位置,规划制定具体方案,拟建成“室内+室外”一体全市最大综合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记者:在不久前的四川长宁地震中,地震预警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市民对地震预警关注度不断提高。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情况和我市在地震预警方面的进展情况。
  王欣: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上下震动的P波,震动幅度较小,随后水平运动的S波才会到来,造成严重破坏。地震预警就是利用地震发生后,P波与S波之间的时间差,加上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市地震监测中心积极回应市民期盼,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济南地区建设,已完成3处地震预警基准站的施工改造,12处基本站、71处一般站的勘选工作。目前正推进市级预警中心支撑网络升级,并结合济南实际和群众需求谋划预警终端建设方案。预计2020年全市初步具备地震烈度速报能力,2022年实现济南辖区预警信息实时产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地震预警的宣传工作,使群众明白地震预警的原理,理解地震预警的利弊,知晓收到地震预警后应采取的行动。
  目前,地震预警技术被广泛关注,其实在此之前,地震速报技术已经默默服务了几十年,并逐步从小时级提速到了分钟级。地震速报提速的意义在于地震信息这个发令枪响的越早越准,就能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提供越为宝贵的决策救援时间。目前市地震台网已经能实现2分钟自动速报、5分钟人工速报,地震监测能力达到0.8级。市地震监测中心继续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平台,升级完成后将实现大震速报数据库、自动定位数据库、省地震台网数据库、市地震台网数据库“四库合一、一键发布”,信息发布准确性、及时性将得到提高。
  记者:市民大多反映对地震科普知识不够了解,比如济南会不会发生大地震?请介绍一下在科普宣传方面有什么措施。
  王欣:济南位于郯庐、聊考两大活动断裂带之间,辖区内有多条断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曾发生3次5级左右地震。由于地下无大的活动断层,强震发生概率较小。此外,济南受外围发生地震影响较大,最大的一次是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济南的烈度达到8度。随着济南人口高度聚集、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对地震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不断提高。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进行了调研。由于济南是少震地区,整个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整体不高。
  为此,市地震监测中心坚持共建共享理念,从去年启动了防震减灾进社区三年行动,对社区防震减灾宣传员进行培训,实现培训一次、宣传多次,利用宣传员来自社区扎根社区的优势,让防震减灾宣传扎根社区。首批选择100个社区组织科普宣传员和志愿者培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推行“六个一”标准(即设置一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举办一次地震科普讲座,编写一部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创建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规范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开展一次社区地震应急避险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防震减灾进社区行动,组织新选社区宣传员培训,并向社区等基层单位和群众免费发放科普宣传片等宣传品,充分调动社区积极性,使防震减灾宣传覆盖更多社区。
  市地震监测中心还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今年上半年在莱芜区举办了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制作了全市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片,参加了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今年市地震监测中心微信公众号“济震微讯”还入选了“中国应急管理”评选的全国地震机构官方微信号影响力排行榜。另外,市地震监测中心充分利用唐山大地震43周年纪念日这一重要节点,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机关和媒体宣传活动。7月22日至26日,在龙奥大厦举办了“济南市防震减灾大型图片展”,展示防震科普知识及近年来防震减灾宣传工作。7月26日至28日在济南新闻频道《济南新闻》前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短视频,通过媒体向群众传授地震应急避险知识。我市防震减灾科普视频成片也在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和“济震微讯”公众号上同步推送。
  目前,位于历城地震台(旅游路8577号)院内的市地震科普馆继续对公众免费开放,开馆2年多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近20000人次。馆内设有三个展区,分别为展示区、体验区以及雕塑区,共有各类展品(展项)100多项,拥有震动体验平台、4D影院、倾斜小屋等互动体验设施。开放时间为周三至周日上午9:30~11:30,下午14:00-16:00,采取预约方式接待参观。想去参观的市民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济震微讯”预约,或打电话053166951982进行预约。

(原载于《济南日报》2019年7月28日A3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