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23701004930036473/2021-00111 组配分类: 部门计划及总结
- 成文日期: 2021-02-08 发布日期: 2021-02-08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
- 标题: 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
- 发文字号:
防震减灾工作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能牵动大局。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指导下,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忧患意识,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1.高效处置有感震情,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密切监视震情。2月18日长清区4.1级地震发生后,市地震监测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有20名人员下沉社区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全中心39名人员迅速到位。第一时间上报震情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3次派出现场工作队查看震灾情,架设4个流动台持续监测震情发展,和国家、省地震局开展联合会商,密切跟踪、科学分析研判震情趋势,并及时上报震情趋势研判意见。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及“爱济南”等媒体持续公开震情信和工作信息,回复12345热线转办件110余件、电话300多个,妥善应对舆情,及时澄清谣言,维护了社会稳定。
2.积极争取示范试点,省市一体化推进地震预警项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是由中国地震局主导实施的社会高度关切、涉及百姓安危的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16.8亿。经市地震监测中心积极争取,山东省地震局确定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试点示范,并获“三个优先,一个加大”重点支持。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站点改造、网络升级;在全省率先开展安装设备、布设终端工作;省地震局、济南市轨道交通集团、市地震监测中心三方签订济南市轨道交通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率先在全省探索地震预警信息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
3.创新建设监管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与现有审批系统无缝链接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系统”,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小区划、活断层探测、区域地震安评报告等技术成果组成“GIS一张图”,建立覆盖全市域的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数据库和业务查询、管理数据平台,真正实现抗震设防要求 “网上审批”“秒批秒办”,在山东省属首次提出,在全国走在前列,受到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充分肯定和支持。与市审批服务局联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监管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广系统应用,完善审管协同机制,推动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向智能审批转变,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向动态实时监管转变,进一步提升审批监管效能,助力营造“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好”的营商环境。
4.牵头地震安全检查,确保“地上搞结实”。为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按照上级部署,牵头组织全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会同10个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赴钢城区、莱芜区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同时进行调研监督。经检查,2016 年以来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评开展率100%;2009 年5月以来建设完成的409所学校、25所医院均按规定提高抗震设防要求;2020年以来我市156个一般建设工程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5.拓展活断层探测,力争 “地下搞清楚”。区划调整后,我市面积已达1024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范围约2000平方公里。鉴于此,市地震监测中心分期推进市域范围内重要断层断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并于2020年先期启动“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断裂探测与活动性评价”项目,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建设的断裂进行探查,查明这些断裂的准确走向,评价其活动性、危险性、危害性和工程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措施,为城市规划、重大建设工程“避让”活动断裂等提供科学依据。
6.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努力让“公众搞明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大力拓展“互联网+地震”宣传模式,举办了全市社区防震减灾宣传员网络直播培训,“理论云学”和“云游基地”将理论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市地震科普馆持续免费对外开放,并制作科普馆网络参观视频,畅通线上参观渠道;举办“5.12”防震减灾知识网络有奖竞赛;微信、“爱济南”专栏坚持每个工作日推送1篇原创科普文章。在龙奥大厦举办唐山大地震暨济南市“十三五”防震减灾事业图片展,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倪岳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胜利,市政府副市长孙斌,市政协副主席段青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7.创建“六个一”标准,防震减灾进500个社区。市地震监测中心开展防震减灾进社区三年行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区搭台、群众参与”的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三年内培训防震减灾社区宣传员500多名,500多个社区按“六个一”标准开展防震减灾活动:设置一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举办一次地震科普讲座,编写一部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创建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规范一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开展一次社区地震应急避险活动。该措施打通防震减灾工作“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社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评价指标和模板,对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普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得到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一致好评。
8.坚守一线,“防疫”“防震”两不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2月4日起,共有39名在职人员的市地震监测中心派出20人下沉天桥区街道社区,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服务队严格落实“四个百分之百”“十个一律”疫情防控要求,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服从社区调配管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承担社区防控具体工作,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同时,地震台网中心依然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第一时间处置了2月18日长清区4.1级地震及多次有感余震。照常定期开展周(月)会商,认真分析前兆资料,科学研判辖区近期地震形势,编制的年度震情会商报告正在冲刺全省“七连冠”。
9.以党建为引领,建设模范机关。按照年度“1145”党建工作思路,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条主线”,用好模范机关创建这“一个抓手”,夯实党组书记、班子成员、机关党总支、各支部“四方责任”,抓好政治建设、理论武装、组织建设、正风肃纪、担当作为等“五项重点”。以清单化方式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将机关党建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获评年度机关党建工作“十佳创新案例”,先后有3个支部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评为“过硬党支部”。和“双报到”社区桑园南社区、“第一书记”帮扶村柴家村开展党建共建和帮扶,相互促进党建工作。